近年來,廣州市將發展私募基金市場作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采取出臺扶持政策、簡化工商注冊手續、建設集聚平臺、優化政府服務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營造良好環境,吸引私募基金及相關金融人才聚集,引導私募基金市場規范快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促進了廣州市高質高新高端產業發展。
一、廣州私募基金市場基本情況
(一)政策體系健全
2010年起,廣州市陸續出臺《關于促進廣州市股權投資市場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廣州股權投資市場規范發展的暫行辦法》等支持私募基金市場發展的政策文件,落實獎勵金額累計8000萬元。廣州市金融局在評估總結原有政策效果、借鑒先進做法的基礎上,報經市政府同意,2017年12月,由市府辦公廳頒布《廣州市促進風險投資市場規范發展管理辦法》(穗府辦規〔2017〕17號),擴大了政策覆蓋范圍,提高了扶持獎勵標準,明確了風險防范措施,為進一步引導私募基金機構在穗集聚規范發展提供指引。黃埔、南沙、天河等區高度重視,也相繼出臺各有特色的扶持政策。廣州已成為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二)發展勢頭迅猛良好
良好的政策環境吸引了各類私募基金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產品)在廣州市集聚發展。根據廣東證監局數據,廣東省是全國私募基金機構數量最多的區域,廣州又是廣東轄區(不含深圳)私募基金機構的主要集聚區,占轄區總數的93%。據統計,2012年,全市私募基金機構100多家、管理資金規模(認繳出資規模)不到300億元,到2017年末,迅速增長至4500家、管理資金規模8000億元,涌現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東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廣州越秀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金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私募基金機構。政策推動機構集聚發展,形成共贏局面,以越秀產業基金為例,廣州市于2013年發放500萬元獎勵資金,目前已快速發展成為管理資金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管理機構(我省管理基金規模超百億的私募基金僅9家),2015年至2017年在廣州市納稅1.44億元。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數據,管理資金規模超過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13戶在廣州,數量位居全國城市第4位。
(三)推動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為推動私募基金機構與實體產業高效對接、集聚發展,廣州市金融局指導各區發揮特色、因地制宜,謀劃建設廣州股權投資基地、萬博基金小鎮、從化溫泉財富小鎮、廣州創投小鎮、中國風投天河大廈等集聚平臺,推動資本與優勢產業聯動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每個平臺吸引私募基金機構落戶均超過百家,如黃埔區的冷泉港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百度風投等重點項目,管理資金總額超過1500億元。廣州股權投資基地成功培育弘亞數控、萬孚生物等一批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發行上市,這些上市公司中都有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廣州創投小鎮獲批成立半年,組織產融對接活動超過百場,已成長為全省十大明星小鎮。通過集聚私募基金推動產業發展的成效逐步顯現。
(四)基金運營規范平穩
廣州市一直高度重視引導私募基金行業規范健康發展。2014年實施備案監管制度后,廣州市金融局積極跟進政策動向,與中基協、廣東證監局以及發改、科創、工商、公安等市直部門及時聯動,開展規范管理工作。指導廣州股權投資行業協會開展自律監管,及時開展行業業務培訓,推動設立廣州創業與風險投資協會,加大力度引導私募基金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目前各類私募基金機構運營總體規范,未發生風險事件。另一方面,廣州市私募基金的登記備案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全市在中基協備案登記的私募基金機構有718家,雖然占全省(不含深圳)備案機構總數的51.5%,在全國城市中位列第5,但對比工商注冊登記的總數(4500家)來看比例仍然較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基金管理人備案情況對比表見附件3)。此外,還有295家注冊在外市的基金管理人實際辦公地在廣州市,監管協調工作難度大,存在一定風險隱患。
二、私募基金支持廣州實體經濟情況
廣州市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為廣州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產業轉型升級提質提效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一)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私募股權投資是重要的直接融資工具,具有將社會資金轉化為金融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作用,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能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高直接融資比重。2017年,廣州市私募基金管理資金規模較2016年凈增長4400億元,相當于全市社會融資規模的70%,已經成為廣州市實體企業重要融資渠道。目前,廣州市政府投資基金總體規模約750億元,已經投出的235億元資金中,有70%投向廣州地區企業,且主要集中在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為全市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及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資本支撐。
(二)推動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
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能夠發現企業的隱性價值。除了資金支持外,還能夠推動企業改善治理結構、優化發展戰略,獲得外部資源、加快與資本市場的對接。2017年廣州市新增的18家上市公司中,15家的前十大股東中有私募基金機構,其中5家有廣州市本土私募基金機構;新三板全國擴容以來,全市累計培育46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其中70%的企業在掛牌時點至少有一家私募機構股東,50%的企業在掛牌曾前引入廣州本地的私募基金,充分表明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推動廣州市企業充實資本、技術創新以及上市、掛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助推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
私募基金機構通過股權紐帶與被投資企業形成協同效應,影響企業經營決策,往往能引導被投資企業遷至基金所在地,落戶當地孵化器、產業園,形成集群化發展。以萬博基金小鎮為例,番禺區政府將該小鎮打造成金融招商、產業招商的聯動載體,通過吸引私募基金入駐,帶動區內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小鎮引入144家私募基金,帶動13家初創科技型企業整體落戶番禺,完善優勢產業鏈條,利用“金融招商”帶動“產業招商”成效明顯。
(四)成為推動廣州市科技創新樞紐建設的重要力量
在經濟從規模化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背景下,私募基金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流向創新創業領域,成為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之一。廣州市金融局通過整合優勢資源,為廣州市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搭建了廣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廣州新三板企業路演中心兩大重要投融資對接平臺,為創新創業企業、私募機構、政府部門、高新園區提供信息共享、流程互通、資源對接。2016年5月以來,廣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廣州新三板企業路演中心以“線下路演+線上直播”形式,舉辦常態化路演活動30余場,服務170余家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吸引全國4000多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上市公司關注。據不完全統計,落地融資超過8億元,推動超過10家路演企業掛牌新三板,7家籌備股改上市,1家被產業鏈上游企業并購,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廣州打造投融資對接平臺吸引私募基金等機構支持創新創業的做法受到中國證監會、科技部領導的關注和肯定。
三、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廣州市金融局按照“做強實力、做大規模、服務實體、防控風險”的總體原則,采取三項有力措施,推動廣州私募基金市場在規范的基礎上加快發展。
(一)進一步優化廣州市私募基金市場發展環境
繼續落實廣州市私募基金市場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宣傳,加強業務指導,強化政務服務。繼續辦好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營造良好市場氛圍,向全國私募基金機構推介、宣傳廣州,吸引私募基金在廣州市落戶,打造國際風險投資之都。積極爭取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委托廣州市開展私募基金機構備案辦理工作。加快推進中證報價南方總部建設,探索開展基金份額轉讓交易,為私募基金提供募投管退全業務流程服務。
(二)進一步引導私募基金服務廣州實體經濟
加強私募基金行業培訓,增強私募機構規范經營、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識。進一步發揮私募基金集聚平臺效應,促進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精準對接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廣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廣州新三板企業路演中心等重要投融資對接平臺功能,通過路演、項目對接會等方式向全國私募基金機構推介廣州市優質企業,探索對各類私募基金投資廣州市企業和項目給予獎勵補貼政策,引導各類私募基金將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廣州市企業和項目。
(三)進一步加強管理,促進規范運作
指導廣州股權投資行業協會發揮自律管理能力,加大力度督促現存私募基金機構履行登記備案手續,做好行業監管政策解讀及培訓工作,加強同業交流。引導各類私募基金接入廣州風險監測防控中心,開展投資協議存證、資金流向和投資領域監測,構建私募基金市場風險防控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廣州金融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