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萬億俱樂部當中的一員,重慶國資正在低調地拉開改革的帷幕。
2014年1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重慶國資至少已經在五個方面布局深化改革的路徑:一是企業上市,二是力推混合所有制,三是促投融資平臺轉型,四是設立產業基金,五是公共產品價格實現市場化。
重慶當地觀察界人士認為,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重慶國資一直扮演的是先試先行的角色,雖然目前重慶國資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尚未出爐,但從一些跡象可以看出,重慶國資這一輪改革的重點將會是“控制債務,補充資本”。
據悉,1月中旬,重慶國資將召開一次重磅級的會議,坊間猜測稱,重慶國資的改革路徑屆時可能會進一步明晰。
投融資平臺轉型
在重慶的國資陣營當中,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和“八大投融資平臺”早已是名聲在外。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一直扮演著地方“金融控股集團”的角色,它旗下擁有重慶銀行、西南證券、重慶進出口信用擔保公司、銀河租賃、重慶農商行、三峽擔保、重慶興農融資擔保以及渝創擔保等一大批金融企業股權,而“八大投融資平臺”則是重慶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推手,歷經十年的發展,它們都成為了資產規模數百億元的大型企業。
但即使是這些功成名就之輩,重慶國資仍然力促它們進一步改革。
在2013年12月24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市政協做經濟形勢報告時指出,重慶部分大型國有企業雖然投資了數量龐大的企業,但只能算得上是“資產管理公司”,因為有債務背負在集團層面。而真正的“投資公司”,是如美國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新加坡淡馬錫和中國的中投公司,這些公司沒有負債,僅單純地管理資本金投資。以新加坡的淡馬錫公司為例,它近十年來的平均資本收益率有15%,6-7年的時間所有者權益就可以翻一倍。
黃奇帆進一步指出,重慶地方國資的凈資本大約有5000億元左右,可以組建兩個像淡馬錫這樣的投資公司,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和重慶地產集團都應該朝著“沒有債務,專注資本金投資”的方向轉型,屆時,不管國內企業還是境外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民營,只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都可以進行投資。
財報顯示,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2012年9月末的總資產為818.5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4.15%,重慶地產集團2012年末的總資產為884.9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4.98%。
重慶資本界人士表示,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八大投融資平臺”賬面的資產負債率雖然普遍達到了60%左右,但實際財務健康狀況相對較好,以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為例,它累計進行的股權投資超過40 個,投資股權估值總額超過150 億元,這意味著,重慶渝富資產管理公司一旦把諸如“西南證券”等的股權投資改為“權益法”計量的話,資產負債率還會大幅下降。
據悉,雖然重慶國企的資產負債率尚處于一個合理的范圍區間,但重慶市方面已積極督促重慶國企通過 “企業留存收益、股票上市、私募資金、股權轉讓”等多個路徑來補充資本,進一步降低資產負債率。
“套現”國資設產業基金
一直以來,重慶國資秉承著“有進有退”的原則力助企業結構優化。
*ST重實、*ST長運等大批企業瀕臨破產退市之際,重慶國資往往扮演“白衣騎士”,斥巨資直接出手相助,而待行業成熟后,重慶國資又會毅然退出,如重慶國資曾在40.22元/股的高位甩賣重慶啤酒12.25%股權,套現23.84億元。
2013年11月,黃奇帆撰寫的《國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場化資本補充機制》已指出,“靚女先嫁”實際上“等于補充了整體國有企業體系的資本金”。
重慶當地資本界人士認為,由于中央一些考核指標的影響,理論上而言,許多地方投融資平臺都有出讓股權轉變為 “混合所有制”的沖動。
以重慶高速公路集團為例,它截至2013年6月末的總資產為1299億元,負債為844億元。實際上,該集團有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正在收費,還有1000公里在建,重慶汽車保有量以每年17萬輛的速度上升,現在每年能收費80億元,2015年收費預計能達到100億元。雖然未來十年的收入就能覆蓋目前的負債,但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扮演的是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角色,上述844億元的負債算進了地方政府債務,假設通過股權轉讓變成“混合所有制”,這844億元的負債就會從政府債務當中剔除。
按照黃奇帆的構想,一些成熟的行業,國有資本完全可以主動退出,“套現”而來的錢將投入產業基金,如工業、科技、文化產業、農村產業等。
據黃奇帆測算,假設主動退出能夠變現500億元,按照1:2的杠桿倍數,可以吸引1000億元的私募資金,進而可以使產業基金的總規模達到1500億元,屆時這些基金將分散投到重慶的各個行業當中,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屆時,這些產業基金的管理將由專業的基金團隊負責,如果某個基金管理得好,重慶國資會追加注資,如果某個基金管理得不好,重慶國資則會止損撤出。”黃奇帆說。